学习交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发布时间:2019年12月25日     访问次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和灵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并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政治安全,决定着国家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一刻也不能削弱和放松。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此,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和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认识,为认识和发展真理开辟了正确的道路,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是始终严格地以客观事实为根据,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发展,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 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新实践检验新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能够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这一思想,既是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全体党员进行自我革命、改造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实践证明,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必须坚持党管宣传、党管阵地、党管舆论、党管媒体,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只有牢牢掌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才能不断增强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控制力,让意识形态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明确思想引领、汇聚强大力量、凝聚广泛共识。

       社会思想观念越是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越是思潮纷涌,就越是需要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才能有效引领和整合社会思潮,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思想共识,从而凝聚起建设国家的伟大力量。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源泉是实践,发展的根据是实践,检验的标准也是实践。实践是理论之源。直面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命脉,彻底的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以往一切思想体系的标志,因而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不断回答现实问题中得到坚持与运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历史。“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深刻论断,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党领导人民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的当下,马克思主义正是审视和分析当今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围绕加强和改进意识形态工作,从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到提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任务,从对内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民族精神力量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的思想理论是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科学阐发。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牢牢坚持发扬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使得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结合更加自觉,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不会动摇。

       三、坚守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所在。自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诞生,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不都是顺应时代大势、解决时代问题、推动时代发展的理论结晶。长期以来,我们党正是在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充分认清时代使命的基础上,才完成了一个又一个壮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祖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实力大幅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系统阐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谱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篇章。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牢牢抓住并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科学解决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同时引发社会思想和社会意识的巨大变化,同样不可避免地反映到意识形态工作之中。意识形态领域仍不平静,斗争和较量有时十分尖锐。从国际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国际思想文化领域斗争更加深刻复杂,围绕发展道路和价值观的较量日益凸显。从国内看,一些错误言论和观点不时出现,变得更为隐蔽、活跃和复杂,面对意识形态领域风险挑战,我们要分清是非、辨明方向,见微知著、科学预判,牢牢掌握意识形态斗争主动权。特别是要把握好、运用好马克思主义这一强大思想武器,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化解现实矛盾、破解时代难题,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不断高举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

(作者单位: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